育德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要跟地铁说再见了?新通知发布,除了高铁,地铁也将被“暂停”?

2021-04-30| 发布者: 育德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前言交通枢纽是一个城市的命脉,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从原来的步...
赚钱

  前言

  交通枢纽是一个城市的命脉,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从原来的步行、自行车,渐渐的多了公交车、私家车,再慢慢的拓展开城市轨道——地铁、轻轨,最后城际穿越也从慢车、快车,增加了高铁。

  当前现状

  高铁的出现对于国内跨区之间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性的作用,它为出行者节省了时间。特别是原来出行去旅游,因为假期时间较短,只能去自己所在区域的周边城市,但是自从高铁开通之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客流量增速明显。

  这些跨区域的客流给那些以旅游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地区带来了切实收益。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这些出行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本来是为了方便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但是似乎有一些城市曲解了城市交通的终极意义。

  高铁受限

  去年的一季度末尾,国务院公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里面点名批评了一些地方存在为了政绩,只看到一部分的利益,只注重高速列车的发展,但是对于普快等火车的运营不再重视。而且一味地投入,但是没有考虑实际的人流量等情况,出现产能不足,收益呈负增长等情况。

  因此,国内的铁路企业背负的债务越来越多,经营的压力也开始提升。这份《意见》之中也直接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细节要给国内的高铁“降温”了。为什么国家要选择给高铁“降温”?为了老百姓的出行方便,多建高铁难道不比普快列车更好吗?

  其实原因上面的《意见》里已经讲到了,比如很多地方存在着只注重高速列车的发展,但是对于普快等火车的运营不再重视。而且一味的投入,没有根据该地区的经济能力而盲目的为了城市看起来更有面子而片面地追求建设高铁。

  以北京和天津的城际铁路为例,原本的城际铁路的计划是200公里/小时,预算只需要120亿人民币多一点,但后来却突然觉得提升到350公里/小时,预算直接增加了90个亿,涨到了210亿人民币。但是增加的这90个亿的实际作用并不明显,两地之间的穿行速度只提高了11分钟,一点也不划算。

  地铁也要开始整顿?

  而今年开春,除了高铁之外,地铁也即将被“限制”。根据相关的国家政策,未来国务院不仅会对建设既有高铁的重叠线路进行限制,更是会对城市之中、区域之间的地铁、轻轨等可能会产生问题的路段严格把控,这也是为了城市的长期发展。

  曾经的地铁是只有一线的大城市才能见到的交通工具。但是国内的城市发展速度很快,人口增长也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很多非一线的城市,也开始或者计划修城市的地下铁路以经城市轻轨。但是这一情况在铁路路段增长的过程之中。当越来越多的城市涌入,想要得到一张“地铁之城”的名片时,初衷和发展的方向开始偏移。他们的目标从为了满足自己城市之中庞大的人口出行。

  渐渐地,演变成单纯的追逐面子的政治游戏。例如偏远的贵州、兰州等城市,人口稀少,根本没有出行拥挤的情况出现,但是也先后的开通了城市地下铁和轻轨。截止到去年四季度,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全国范围之内已经有超过40个城市申请了城市轨道项目,而其中有38个城市最后开通了地下铁。有的申请之后并没有挖到地下,例如江苏省淮安市只开通了一个有轨电车。

  国务院下达“禁止变相的不择手段的建设城区的地铁、轻轨”的命令,其实和之前所提到的对于高铁的管制命令差不多。真的每一个城市都会需要地铁吗?恐怕不然,有的城市很小,客流量也少。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当地政府还不管不顾的花费重金在城市中修建地下铁或轻轨。可能会出现“闲置”的情况,让铁路部门运营成本增加,群众却享受不到什么切实的利益和好处。

  总结

  盲目的开发、忽视自身实际情况的城市轨道在未来应该不会再出现了。受到有关部门的管理,未来建造城市轨道的“门槛”只会越来越高。如果你所在的城市,现在都还没有城市轨道交通,并且经济发展程度一般、常住人口以及流动人口少得可怜,那么未来可能也大概率不会出现地铁和轻轨了。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育德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育德网 X1.0

© 2015-2020 育德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