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德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中国空间站只用两年完成建造,来得及吗?

2021-05-05| 发布者: 育德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为什么要建...
伺服折弯机 https://www.cncdadong.com/

  

  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中国为什么要建造自己的空间站?只用两年完成建造来得及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了上海市宇航学会资深航天科普专家、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技术顾问陶建中研究员。

  【不设其他国家的独立舱段,但可以租赁出去做实验】

  中国空间站,由核心舱“天和”、两个实验舱“梦天”和“问天”、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五个模块组成,重量为90多吨,设计寿命10年,长期驻留3人,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此次最先发射的核心舱,分为两个空间,一是未来航天员活动的生活舱,有氧气,但密封;二是暴露在空中的资源舱,接近真空。

  就像搭乐高积木一样,核心舱先在太空定位,它有五个对接口,另有一个供航天员使用的出舱口。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在一条直线上与核心舱对接,而两个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后要“转身”,变成T字形。

  空间站好比人类建在太空中的房子,如果想改善住房条件,可以加盖吗?没问题!中国空间站预留了拓展功能,核心舱可以再接数个核心舱,计划最大重量达到180吨。

  中国空间站由我们独立建造,不设其他国家的独立舱段,但可以租赁出去做实验。2019年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在维也纳联合宣布,17国23个单位9个项目入选中国空间站首批科学实验。

  【国际空间站虽然名为“国际”,但不让中国参加】

  中国为什么要建造自己的空间站?

  在陶建中看来,首先,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空间,中国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不能缺席。

  其次,国际空间站虽然名为“国际”,但不让中国参加。作为目前在轨运行的最大空间平台,它由16个国家共同建造、运行和使用,其中美国花了1千亿美元,出资最多。因此,你懂的……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考克斯报告,明确美国的卫星技术不能转让给中国,不能使用中国的火箭发射美国卫星;2011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沃尔夫条款,明确规定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不能和中国签订任何合作协议。

  第三,中国必须获得空间科学实验的第一手资料。

  【“中国速度”背后是“中国科技”】

  400吨重的国际空间站历时12年建成,中国计划只用两年完成空间站建造,可能吗?

  “中国速度”背后是“中国科技”。中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关键技术都已获得突破。

  ——交会对接技术。两年时间,计划执行11次发射任务,其中10次涉及交会对接。之前,中国的两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和天宫2号),已和载人飞船、货运飞船进行了10次对接试验、12次交会试验。

  ——零窗口发射技术。交会对接都是零窗口发射,即发射时间和计划时间一样,没有一秒误差。酒泉和文昌两个发射场,都已具备零窗口发射经验;长征五号B、长征2号F、长征7号三种不同运力的火箭都经受了发射考验;神舟载人飞船已进行11次飞行,其中6次载人;20吨量级的新一代载人飞船不仅可一次搭载6-7人到空间站,将来还可以用于载人登月。

  ——出舱行走和空间活动技术。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了空间出舱行走。与一般的10多千克的宇航服不一样,他当时穿的是100多千克的宇航服,可阻挡宇宙射线对人的侵害;2016年,景海鹏和陈冬在天宫二号实验室工作了1个月。

  ——燃料补加技术。未来,空间站将由货运飞船前去加“油”,这就需要特殊的加注手段,同时不能危及航天员安全。2017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为天宫二号成功补充过燃料。

  ——中继通信技术。中国空间站距离地球400多公里,绕地球转一圈为90分钟,但经过中国上空只有10多分钟,当它飞到地球背面时需要通过中继卫星保持联络。已经建成的测控通讯网,可以时刻通过中继卫星与空间站保持实时通讯。

  ——生命保障技术。11位航天员的14次太空之旅,已积累了丰富的生命保障技术经验。

  不要忘了,我们还有中国特色的“全国一盘棋”组织体系。

  中国空间站在未来两年完成建设,指日可待。

  栏目主编:黄海华本文作者:黄海华文字编辑:黄海华题图来源:新华社图片编辑:徐佳敏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育德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育德网 X1.0

© 2015-2020 育德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