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德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爱的锦囊:不能忽视的孩子心理健康问题

2021-05-07| 发布者: 育德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核心提示:近来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病率逐渐年轻化。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不仅见于成人,也见于儿童。我们需要知道...

核心提示:近来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病率逐渐年轻化。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不仅见于成人,也见于儿童。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儿童的心理问题不是一下子发生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累的。因此,儿童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孩子有这些表现时也要多加注意。

目前各种心理障碍发生率已经逐渐低年龄化,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不仅在成年人身上会见到,就连儿童也经常出现,而需要知道孩子心理问题并不是一下子发生,而是日积月累导致,所以儿童心理不容忽视,父母在日常要多注意,当孩子有这些表现时要重视。

那么孩子产生哪些问题需要父母要重视呢?

1、过分内向

内向是一种常见的性格,生活中有的人外向,有的人内向,但内向并不是一种问题,而如果孩子内向并且沉闷安静,在熟悉的人面前也总说不出话,这种属于过分内向,是心理问题即将出现的一种表现,父母要重视,多关心孩子内心。

2、强烈对抗

一般孩子都有界限感,他们会知道自己哪些行为是错的,哪些行为是对的,而如果孩子经常做出格事情,特别是父母限制的事情,孩子偏偏要对着干,会跟父母强烈对抗,这种情况也要注意。

3、过于敏感

孩子听话总是能让大人省心,但要知道如果过于听话是属于敏感现象,经常会揣测大人的一个语气表情,会为了取悦大人而听话懂事,这些都是心理疾病即将发生的前兆,此时父母要正确引导,让孩子勇敢表达自我,不要活在他人的眼光中。

4、认知过于早熟

一些孩子明明年龄不大却很世故,对大人的事情了如指掌,这也是心理问题的表现,由于每个孩子的发展循环渐进会存在个体差异,但并不是很大,如果孩子了解大人的所有事情,一些不该知道的事也知道,说明孩子生活的环境比较敏感,他需要通过了解所有事情来让自己应对。

5、经常求关注的孩子

性格活泼开朗的孩子是很多父母喜欢的,这样的性格在社会中也会更受欢迎,但如果孩子总是会在别人面前求关注,这也是心理异常的一种表现,他们会通过别人的表扬关注来满足自己的心理,一旦缺乏关注并且没有被表扬,会让他们颓废自卑。

哪些情况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呢?

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不仅仅是身体发育的过程,其身心也会随着周围人物和坏境的变化而逐渐改变至定格。家庭、课业、朋友等等一系列因素都会为孩子带来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精神障碍。

校园暴力导致精神障碍

刘某,一名刚考入大学的女生,她说自己没有办法和舍友相处,讲话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做错什么东西,会招来别人的谩骂,甚至是毒打。当心理医生问及她的过往时,她一边哭一边讲述了那段恐怖的回忆。

初中的时候,因为她的长相在班里比较突出,有个男孩子对她表现出了一些好感,招来了一个混社会的女同学的的嫉恨。有一天,那个同学集结了好几个女生,把她堵在了厕所里面,把她的衣服扯光,对她拳打脚踢,手段极其残暴,令人发指。

那个女孩在讲这些往事的时候,能清晰的感觉到,她的那种哭不是因为伤心,而是因为恐惧。过了这么多年,她还是无法走出那种恐惧。以至于到了大学她都很难敞开心扉去和同学们自如的交流。

因校园暴力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受害者可能受到威胁而不敢向老师、家长和有关部门反映,甚至会发生反复遭遇暴力的现象,造成严重后果。

众多调查研究均表明,校园暴力事件对青少年造成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影响,主要包括“安全感大大降低”“做事更加谨慎”以及“不敢轻易相信他人”。有的甚至不得不进行治疗或者休学。

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心理创伤

故事的主人公还是一位女生,每当她在宿舍听到别人和爸爸妈妈打电话的声音,就会感到难过,抑郁,想要逃避。

她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妈妈生下她以后,婆家的态度就很不好。她爸爸还常常会会打她的妈妈。

她记得特别清楚的是,大概三四岁的时候,有一天,她爸爸喝醉酒了。回到家后,她妈妈说了她爸爸两句,就引发了又一次的家庭暴力。她亲眼看到,爸爸一巴掌就把妈妈给扇倒在地上了。于是,她想要阻止爸爸,就跪在地上,抱着爸爸的大腿,一直哭。然后,爸爸就把她一脚踢开了。

几年后,爸爸妈妈终于还是离婚了。在她八九岁的时候,她爸爸二婚了,并给她生了一个弟弟。从此以后,她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吃不饱,也穿不暖。后来,她中学毕业后,家里本来还不想让她继续上学。是她妈妈在经济上支持她上了大学。

进校后,她发现周围的同学家庭条件都比较好,跟父母的关系也很和睦,就觉得特别难受。进校以来的两个月时间里,她都沉浸在抑郁的情绪里无法自拔。最后她“不堪重负”退学了。

家庭在一个人各方面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心理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心理健康发展的起点和基石。

在我们的人格层面,原生家庭就像一个地基,它会对我们产生一些很难去察觉、改变和克服的影响。

孩子长期生活在家庭环境中,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夫妻关系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促进影响。

很多研究都表明,一个生活在父母关系质量良好、家庭稳定环境中的孩子心理健康水平更高。生活在和谐融洽的婚姻关系中的孩子社会适应表现更好。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观察”到父母处理婚姻关系的行为模式,并内化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影响他们未来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等的发展,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大量研究的结果都发现,经常目睹父母之间破坏性冲突的孩子更可能会出现心理适应问题。婚姻冲突时父母的敌对、生气、退缩和情感疏远等,能够直接或间接预测孩子多年后的反社会、焦虑、社交退缩等外显和内隐行为问题。

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造成伤害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养育和管教孩子过程中的观念和行为,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每种教养方式都与儿童一系列具体的行为存在较强的相关。

患者朱某是一位性格内向的女生,不善于表达自己,朋友较少。平时家长工作繁忙,很少在意她的心理需求,还经常在孩子面前喜怒无常,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工作的不顺。对孩子的教育为强压型,从来不认可孩子的想法,不能与她很好的在平等的角度上沟通,经常因为她做错一件小事就彻底否定她,说:“一看你这个样子就知道你将来什么都做不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变得越来越自卑,认为自己的能力永远低别人一节,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平时学习、生活质量均下降,自尊心严重受挫。渐渐地,她开始封闭自己,害怕与别人交流,害怕做错事别人嘲笑她,不合群,喜欢把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不出门,怕见人,情绪低落,常无原因哭泣,不能正常生活,工作,出现消极言语,后来精神科治疗,诊断为抑郁症。

在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中,通过父母的接纳和控制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放任型、不作为型。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育德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育德网 X1.0

© 2015-2020 育德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