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要给宝宝加辅食了 相信有不少宝爸宝妈已经备好电子秤和辅食机 手持笔和本在前排就座了 别着急 做一件事之前,要先了解它的目的何在 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盲目,不慌乱 首先,所谓“辅食”,就是一些辅助性的食物,可以补充宝宝在摄入母乳或配方奶粉之外,生长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 ![]() 其次,辅食的出现,是为了让宝宝逐渐接触和适应天然的食物品种,避免以后挑食或偏食;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观察,宝宝对每种食物是否存在过敏反应。 ![]() 最后,摄入辅食可以促进宝宝的颌骨发育和乳牙萌出、增强胃肠道消化功能,让宝宝学习和锻炼咀嚼能力、手眼动作协调能力和独立自理能力等,同时还能促进语言功能的发育、培养一日三餐的进食习惯。 ![]() 既然添加辅食对于宝宝来说如此重要 那究竟该如何启动这项 “辅食工程”呢? 时间 在全世界范围内,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间一直存在争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0版《婴幼儿辅食添加营养指南》中指出:纯母乳喂养到6月龄,且在孩子健康时添加辅食。 信号 宝宝长到6个月左右,会表现出一些“小吃货”的潜质: > 对餐桌上的饭菜很感兴趣,探头探脑地观察,甚至跃跃欲试想尝尝。 > 有支撑的情况下可以独自坐稳,能自主控制头颈部,并且会通过前倾、扭头等动作来表示对食物的接受或拒绝。 > 看到感兴趣的食物会伸手去抓,并且能将食物准确地放进嘴里。 > 用小勺子放在宝宝嘴边试探时,宝宝会自然地张开小嘴。 > 将小勺放进宝宝嘴里时,宝宝的挺舌反应已经消失,不再用舌头顶出小勺,而是会将小勺含住。 如果宝宝已经发出了以上信号,那就“万事俱备,只欠辅食”啦! 种类 食物种类如此繁多,别说宝宝们应接不暇,宝爸宝妈也不禁要挠头了,究竟该用哪些食物做辅食,来开启宝宝的“吃货之旅”呢? 《婴幼儿辅食添加营养指南》中提到: 谷物类因其容易消化和不易引起过敏反应,是婴幼儿进行辅食添加时的首选。 此外,辅食的种类要由单一到多样,每次只添加一种新的食物,添加量由少到多。 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应适应3天~ 5天,观察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 逐渐增加辅食种类,最终达到每天摄入七类常见食物中的四类及以上。 婴幼儿辅食包括的七类常见食物,就是下面这些: ![]() 注:当婴幼儿开始尝试家庭食物时,应避免大块食物哽噎而导致的意外,同时禁止食用整粒的花生、腰果等坚果。 用量 辅食的种类确定了,下面要了解的就是辅食摄入量了,《婴幼儿辅食添加营养指南》同样给出了婴幼儿常见的食物种类推荐量: ![]() 注:建议非母乳喂养儿摄入适量奶制品。 原则 > 宝宝的辅食可不是越细碎越好哦,食物形态应该符合宝宝的咀嚼能力,随着宝宝的成长,由稀到稠、由细到粗逐渐过渡。 > 1岁以内的宝宝,辅食不应成为主食,乳类仍然是主要的食物来源;1岁以上的宝宝,主食应为粮食、蔬菜和肉类等,乳类为辅。 > 1岁以内的宝宝辅食,应做到无盐、少糖、少油。 > 1岁以后,宝宝就进入了自主进食阶段,要培养宝宝自主使用餐具,同时养成良好的进食规律,有规律的进食,会让宝宝更容易适应食物,也消化得更好。 > 可以引导和示范宝宝该如何进餐,但不要强迫宝宝进食。美国儿科学会曾指出,对于宝宝来说,享受吃饭比吃了多少食物更重要。 现代宝爸宝妈都喜欢照着书本养娃,但宝宝们可未必整齐划一地照着书本成长,所以究竟该怎么添加辅食,还是要在大方针的指导下,顺应自己家宝宝的发育情况,不要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哦。 愿每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