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如何投资
刚看到金志文最新歌曲《一起@黄河》时,我惯性猜想,这应当会是元气饱满,气势恢宏的作品?但是其中的“@”似乎在表明,它并非我们所熟识的那种弘扬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歌曲,这分明含带着清晰的时代特质,像是网络时代我们共同发声为黄河唱出的赞歌。 确实不同。歌曲开场即出现民谣质感强烈的Acoustic声效,这瞬刻就为整首歌曲奠定了基调,朴质风情,落脚于细腻情感。也就是说,它不刻意追求仪式感的大阵仗,转而从平凡的,普通的视角切入。 《一起@黄河》作为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的主题曲,这首特别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印象里的“主旋律”歌曲呈示出全新模样,可谓是母亲河的新时代赞歌。这里所谓的“全新”绝对不局限于听感上的不同,而是涉及到创作、制作、演唱等各维度的独到思路。 《一起@黄河》的独到之处包括但不仅限于:
首先是创作。分两部分来具体讲述:作词的讲究在于,以普通人视角进行讲述,并且将“母亲河”黄河拟人化,用“她”来传达更为亲近的互动关系。基于白话语体的叙事,增强歌词文本的真实感与可信度。最终避免了这类歌曲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即,或是雅致词藻的堆砌,或是空洞说教的铺陈。《一起@黄河》的歌词给人以“实在”的感觉,从而保证所表达情怀的真切。 然后是作曲。以黄河为题,旋律通常会选择以绵长澎湃塑造恢弘意味。《一起@黄河》没有落入到既定套路中,主歌段落突出平缓的叙事线条,副歌则立刻提振,迅速抵达情绪高点。我的意思是,它采用了非常现代的流行音乐的方式,制造起伏动态,达成情绪发展脉络。最鲜明的或许就在于,整首歌曲没有贪图通过拉长篇幅营造“史诗感”,而是精准地保持在流行歌曲最适宜的3分钟左右时长,以精炼维持有力。 这种浓缩的手法保证了歌曲的高效的感染力。而无论是作词还是作曲,《一起@黄河》都注重“朗朗上口”的重点,特别在Hook部分,具备相当强的记忆点。
其次是制作。制作的核心思路是风格化,这里即为流行摇滚。这可能要算作最具“颠覆性”的地方。讲述母亲河的悠久历史,表达对于母亲河的至深感情,摇滚乐似乎不会是首选?出奇自然出新。歌曲整体的摇滚风味决定了它的与众不同。可以看出,这般选择并非心血来潮的花样,而是幕后团队深思熟虑后的设计。 用摇滚乐来宣扬传统文化真的离奇吗?并不。这恰好属于与时俱进的良方。摇滚乐的形态能够为传统文化诸如新鲜能量,这可以视作是传统与现代的良性结合,是现在与过往的积极对话。这才能反映出黄河沿岸的城市发展的真实情况,以郑州为代表,这些城市在保持深厚底蕴的同时展示出极大开放性,充分接纳新鲜事物,充满无限可能。 说到底,我们不能停留在老旧的认知层面看待一座城市,以及,我们的优秀文化与传承。《一起@黄河》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明确表达出以新姿态,新面貌来体现黄河文化渊源的意图。 更为巧思的在于,这并不归为以单纯贴标签的方式打造歌曲,在摇滚的标签下,《一起@黄河》的发展推进实则有充实编排的。你仔细感受,第一段主歌与第二段主歌分别为完全不同的两种范式,尤其在速度方面,前者舒缓,强调的温婉地讲述,后者提速,表现的是明快地发展。这前后各异的特点,除形成听感的对比层次外更关键在于具象化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一首歌曲里面,是两种时代在交融。 这种交融感非常重要,因为要比单独宣扬一面更显立体,是通过兼顾方式表明古今并重的要义:黄河文化有辉煌历史,也有远大未来。
最后是演唱。由金志文来演唱这首流行摇滚风格的歌曲再合适不过,或者说,这首歌曲简直就是为金志文所量身定制。他向来擅长演绎抒情与力量套叠的歌曲。正如在《一起@黄河》中你可以听到的,主歌部分沉稳诉说,副歌部分足量爆发,完整诠释出内心由满足发展到喜悦的情绪路径。此外他音色里面特有的沧桑颗粒感,则是与歌曲的文化题材高度契合,有底蕴,有温度。 不容忽视的还有总体的演唱方式,金志文的演唱强调如常口吻,亦即讲故事般地表达,不是侧重显现演唱性而是表达性。因此,就成就了歌曲的传唱度,再考虑到主歌部分歌谣体的形式,就再度强化了传唱属性。我看资料了解到歌曲创作团队在进行采风时聆听了诸多豫剧唱段、民间歌曲以及民间流传下来的各种号子,由此可知,《一起@黄河》里民俗感的传唱性是有意识的创作诉求。
我想,《一起@黄河》值得肯定的亮点就可以总结为,守正出新。在稳固传统的基底之上,寻求不一样的主题表达。如此一来,歌曲就很好地平衡了歌颂类歌曲的可听性与宣传性。做到入耳度极高并且共鸣性极强,它给你轻松的感觉却不会轻浮,它会引发深思却不至于枯燥。终究是以家常来表达情意,既不娇饰,也不做作。 从传承以及发扬角度来看,《一起@黄河》让黄河文化可以顺利进入到新时代的语境中,去关联到更多年轻人群,并且在汲取新鲜音乐元素的过程里又不至于显得轻浮投机,依然保存着充沛的严肃意义。进而以欢悦的心态来宣扬我们的母亲河,关于“她”,关键词不局限于悲壮、庄严、沉重、奋起、抗争……还可以是自由奔腾、舒朗大气、热血希望、美不胜收…… 可以讲,《一起@黄河》树立起新时代黄河以及郑州这座城市的形象:生动,有活力,拥有美好图景。 2019年9月18日,习总书记在《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母亲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起@黄河》高明之处体现在,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我们“她”的历史分量,而是举重若轻地引领我们体味“她”的伟大。 其实《一起@黄河》的底层逻辑清楚得很:一首首先在听觉体验上牢牢抓耳的歌曲,注定能够更加容易让我们投入其中去感知内容。所以,歌曲回归到歌曲创作的根源,将“保证它是一首优质歌曲”和“思考如何赋予它文化意义”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一起@黄河》这才同时能够时尚动听且散发着历史气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