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德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世卫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发声:每周工作超55小时或心脏病致死!

2021-05-19| 发布者: 育德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的人不是精英层就是社会最底层,这两个群体本来就是“不要命”的群体。5月17日,世界卫生...

#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是啥概念#

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的人不是精英层就是社会最底层,这两个群体本来就是“不要命”的群体。



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发布全球首份关于长时间工作对生命和健康影响的分析报告,报告分析了154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发现:


相比每周工作35至40个小时,每周工作55个小时或更长时间的人死于局部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的风险高17%。

隔三差五的加班,24小时在线,一周七天无休……“996”、“007”等热词早已成为当代打工人的真实写照。


而长期保持这种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可能会导致各种慢性病,就像在身体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的炸弹”,随时都可能爆发。



心肌梗塞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严重表现,主要由于供应心脏血液流动的主要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从而导致心肌细胞的缺血性坏死。


心肌梗死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中年人为多发。近年来,我国急性心梗高发年龄大幅提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急性心梗“光顾”。



这与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过大,过度脑力劳动,持续长时间工作,平素缺乏运动和休息,严重睡眠不足,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加上肥胖、嗜烟嗜酒等因素影响,年轻人发生急性心梗已经越来越常见,心肌细胞随时都有可能处在坏死边缘。


据统计,急性心梗高发年龄十多年来提前十岁 ,甚至有20多岁的年轻人也出现在心肌梗塞的队伍里,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最近几年,中国每年心梗死亡人数约250万,其中有50%为中青年人(18~54岁),而18~35岁之间的年轻人死亡人数已经达到了20%左右。因急性心梗住院患者中,年轻患者的总体比例持续上升,1995~1999年期间为27%,2010~2014年期间上升至32%。


年轻人总认为自己身体健康,没有什么毛病,从而忽视了自身出现的早期疾病信号,即使出现了胸闷、胸痛等症状,也不当回事,错过了最早的急救时间。


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患有心脏疾病的人群中,4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已经占了20%以上,且每年都在以2%的速度增加。布莱格姆妇女医院的预防心脏病专家罗恩布兰克斯坦医生说:“过去40岁以下的人心脏病发作非常罕见,但现在已经到了20多岁和30多岁的人身上。”

很多年轻人,其心脏细胞已经出了问题,只是症状不明显或者不典型,没有引起患者足够的关注,未及时到医院就诊。且在急性心梗发病前往往无任何先兆,而且一旦发病,病情往往比老年人更凶险,就是大面积心梗,心肌细胞快速死亡,特别容易引起猝死。

心肌细胞受损,带来的问题比较多,严重的可能会致命,所以也是提醒大家,需要注意心脏的养护,降低损害的出现。一旦自己的身体有上述不适感,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最低限度也要在家里用心肌诊断试剂做下检测,再行判断——心肌肌钙蛋白Ⅰ。



家用心肌肌钙蛋白诊断试剂,主要针对日常家用,在家里就可以随时给心肌做诊断。一旦家人觉得自己的心脏不舒服,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初步诊断,不必再去医院,既省时,又方便,而且也为进一步抢救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家用心肌肌钙蛋白诊断试剂具有四大优势:

便携方便,适合家用,诊断心肌细胞无需再去跑医院;

准确率高,高达99.9%的准确率,确保检测结果真是可靠;

操作简单,会用血糖仪就会操作心肌诊断试剂;

一滴血就能做检测,无需提供大量样本。

山东欣悦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0月,由北京博肽未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潍坊潍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注册资金3亿元,是一家以蛋白技术研究为先导,致力于开发针对多种疾病的新型多肽/抗体药物、诊断技术和多肽食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研发方向包括基于多肽阵列技术平台的技术服务、心脑血管疾病预测诊断试剂盒、肝病治疗多肽药物、超级抗生素多肽、肿瘤耐药治疗肽、功能性肽食品等。母公司荣获中关村金种子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荣誉称号。公司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具备独立研发、生产及销售能力,是国内先进的生物活性肽食品生产研发中试基地暨生物活性肽生产基地,公司最终目标是成为中国第一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生物活性肽上市公司。

来源:欣悦肽

联系方式:400-9676-098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育德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育德网 X1.0

© 2015-2020 育德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