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人的一生恍若白驹过隙,而如何运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其价值则有着泰山与鸿毛之别。历代英雄先烈、仁人志士,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关头挽狂澜于既倒,在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在和平年代公而忘私、为生民立命,他们的死重于泰山,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袁隆平院士就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一位。民以食为天,袁隆平院士堪比当代的女娲,他用杂交水稻的五色石填补了天空的罅漏,为万民的安居乐业提供了根本保障。宗其一生,他淡泊名利,殚精竭虑,坚忍不拔,不仅为解决14亿人的温饱问题,而且为推进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今天可以向全世界自豪地宣布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胜利,袁隆平院士的贡献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任何人的价值都不是由自己主观决定的,而必须接受他人以及后人的评判,评判的标准在于这个人究竟为他人和后人带来了什么——是快乐还是痛苦,是趣味还是寡淡?同样是短暂的一生,有些人要么游手好闲,要么蝇营狗苟,时刻不忘一己之私,向社会索取贪得无厌,为他人谋福则退避三舍。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样的人又与狗彘何异?!在众人看来,这样的人,生有何所欢,死又何足惜!苏格拉底曾有一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诚哉斯言,它深刻揭示了不同人生命价值的分野。我仍然记得比尔·盖茨在与中国青年人交流时提倡的两条人生标准:一是要为自己所关爱的人谋取幸福,二是要为世界创造变化。可以这样说,一个绚丽多彩的人生是由众人幸福的笑容聚光映成的。纵览袁隆平院士辉煌的一生,我们不禁回想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的那句铿锵有力的人生宣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袁隆平院士虽已溘然长逝,但他的精神将永远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光照千秋万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