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财 http://jxbdv.com 过去提起德国,大家会想到什么?“纳粹党”“法西斯”“希特勒”“侵略”无非是这种具有贬义,残忍,又让人恨之入骨的字眼。可今天,我们再提起德国的时候呢?“发达”“民主”“真诚地道歉”变成了现在我们对德国的认知。那些不好的词汇仿佛已经渐渐褪去了原本的历史色彩,变成一番新的模样。
是什么让我们对德国的印象渐渐改观,开始接受这个罪孽累累的法西斯国家呢?我想这一定离不开德国现任总理,在德国政坛顶峰叱咤风云十几年的“铁娘子”默克尔的功劳。 相比于其他的男性政客,作为一个女人,默克尔的包容度和危机感显然更高,即使是面对西方势力最讨厌最乐于攻击打压的中国,她也会这样赞上一句:“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长达32年里都没发动过战争,是一个温柔且强大的国家。” 当然,作为德国的总理,世界上最强国家之一的领导人,默克尔这番对中国的赞美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真心之余更不乏为了获取利益而掩饰不住的假意。 刺激欧美的手段
众所周知,欧洲有一个影响力非凡的组织:欧盟。成立近30年,拥有27个成员国,几乎涵盖了欧洲境内的所有强国,在一定程度上,欧盟的决定,就是整个欧洲的决定。 然而,随着近些年国际势力的不断变化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欧盟这些成员国之间的国力水平也逐渐拉开了差距,利益上的纠葛也更加地错综复杂。 自诩为欧洲第一强国,资本主义世界的老大哥英国就耐不住了寂寞,在经历了数年的抉择纠葛后,终于甩掉了所有的烂摊子,成功脱离欧盟。 没有了老大,一直屈于下首位置的法国和德国,心思也渐渐活络了起来。在利益为先的资本主义世界之内,只有取得足够的地位,才有最终的话语权。
法德这两个有着千年纠葛恩怨(扑克牌中红桃K的原型查理曼大帝曾经建有一个强大帝国,后来他的三个孙子签订了著名的《凡尔登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最后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的国家也自然开始为了“欧盟一哥”的位置争个你死我活。 在经济上,德国无疑是碾压法国的,无论是整体的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都超过法国不止一点。然而作为一个有历史前科的国家,德国有一个一直无法完成的梦想,就是进入联合国,而这个梦想,法国替他实现了。 因此,德国无论经济发展如何,在很多国际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上都受制于人,尤其是曾经和它关系更近的英国离家出走,德国在欧盟中的地位如果不能更上一层楼,那么只能被法国彻底压制再无翻身的可能。
而对欧洲乃至世界局势都有着不容小觑影响力的美国,最近和德国的关系也在恶化,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之后不断对德国施压,不仅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还要求各成员国增加其在北约军费上的国防开支,在2024年以前,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 作为“欧洲经济台柱子”的德国自然就是最大的“受害者”,需要付出其他国家几倍的金额。饶是如此,特朗普还依旧不依不饶,指责德国“花盟友美国的钱保护自己”。 这一系列的操作,都使得默克尔在奥巴马执政时期对美国的刻意“讨好”成了笑话,骄傲的德意志国民和不输须眉的“铁娘子”又怎么会甘愿忍下这口恶气,必然得讨回一些利息。
俗话说得好,“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中国作为西方国家如鲠在喉的存在,便成了德国最新的目标。发出示好中国的信号,可以让美国,法国以及支持法国的欧洲势力感到紧迫感,让他们明白,德国不是好欺负的,德国也不止欧美一条出路,如果不能愉快地玩耍,那么他们将会失去一个最有力的伙伴。 因此说,默克尔这段关于中国的赞许其实更多地是在刺激欧美,向逐渐离心离德的资本主义世界内部要糖吃。 安抚中国的甜枣 当然,不论默克尔的初衷为何,但却切切实实地取悦安抚了中国。由于意识形态,社会性质上的根本对立,使得中国同西方国家有着解不开的“疙瘩”。
首先就是将英美德法等资本主义大国都联合在一起的北约组织,这一为了对抗社会主义国家而成立的资产阶级联盟。 虽然在两极争霸的冷战格局下,中国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但是痛失了社会主义的领头国家苏联,在本质上就已经对中国造成了伤害,让中国的外部盟友势力大大削弱。 而且多年以来,西方国家也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国的打压,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后,就开始不断地攻击中国的“人权”,肆意宣扬“中国威胁论”,妄图用强权掌握舆论,将中国在“口水战”中淹死。 这些阴谋和算计的背后,都少不了德国的参与,尤其是在对于经济制裁上,德国的贡献可以说是颇大。
虽然德国对于在二战中犯下的错误一再道歉,但是如果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德国法西斯负责的主要是欧洲战场,受他毒害最深的是英美法俄等欧美国家,他的低头其实是在向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低头,对于中国的诚心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可近几年来中国的发展势头又实在太猛,经济总量和市场活力都在逐渐追赶发达国家,并且还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德国想要巩固它的经济发展地位,不被其他国家超越和取代,必然离不开中国的支持,就算无法和中国成为好友,也要留下一个好印象,而默克尔的这次发言,无疑是个好时机。
中国人最喜欢的就是礼尚往来,投桃报李,默克尔对中国的肯定虽然没有什么实际性的帮助,但是在舆论上还是影响了一下欧美的风向,让一些小国的内心产生了微妙的想法。这对中国来说,或多或少,还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未来在同德国打交道的时候,也会卖它一个面子,让两国的经贸往来可以更加地密切,为两国创造更多的收益。 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事实胜于雄辩”,默克尔的发言固然是私心更多,但在面对无可争辩的事实面前,也有几分真情的流露。
细数一下如今世界的强国,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如中国一样地包容且宽容。美国自不必说,不仅是对社会主义国家,连资本主义内部都不放过,为了抢石油,卖军火,可以说是“丧心病狂”,四处挑起战乱争斗。 英国自恃自己曾经是不可一世,坐拥万千土地和奴隶的“日不落帝国”一向瞧不起其他国家,尤其是对于自己曾经霸占殖民过的土地,更是屡屡干涉捣乱。中国的香港“占中”和近期的骚乱事件,看到的已经不只是它的影子,还有他的脚丫子,恨不得直接踏上香港的土地,再次殖民侵略。
还有法德日本哪个国家不是在周边的国家中作威作福,在美国挑起一场战争后,就立即出兵,打着“维和”的旗号行着不轨的企图。就连一个靠卖出来的“强国”印度,还吞并了锡金,将尼泊尔不丹等死死地压制。 可反观中国,简直可以用“进退有度,关爱众生”来形容。对于非洲等世界贫困地区,中国每年都会拿出大量的资金进行无偿援助,如果爆发了战乱和疫病,中国的维和部队和医疗小组就会立刻赶赴,给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带去同样的温暖和保护。 非洲大地和亚洲各处蜿蜒不绝的铁路有多少出自中国之手,它们高耸的大厦和越发先进的科技有多少来自中国的帮扶。
“绝不打响第一枪”“绝不主动挑起战争”面对美国的底线试探,面对南海出没的军舰和西藏高原的肢体冲突,中国宁愿用“科技”和“人墙”来捍卫主权,也没有主动伤及对方一根汗毛。 不是不恨,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因为国家的恩怨战争,受伤最深的永远百姓,如果可以和平处之,必然不会轻易动及刀枪。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以人为本的民族该有的样子。拳头再硬也没有用,要时刻谨记“头比脚高”,一颗智慧有大爱的头颅比什么都重要。
在欧洲政坛浸淫了几十年的默克尔,看得最多的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为了利益不顾百姓死活的故事,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也许会是她生平仅见的。这样的赞美送给中国,对于她来说也不乏真心。
中国的制度和社会也许依旧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但是只要大家的心中有爱。并且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奋斗去努力,就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与肯定。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是我们的圣祖先贤留下的处世智慧,也是经过时间检验,永恒不变的真理。过去,我们会坚守这一准则矢志不渝,现在和未来我们也将初心不改,始终如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