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计划有变 新冠疫苗二针剂应接人员(距首剂接种满21天),请尽快前往各接种点接种。按上级要求,我市将在7月1日集中开展新冠疫苗首针接种服务,因首针需求量逐步增大,届时疫苗将全力保障首针剂接种人员,6月30日前二针剂应接未接人员将暂缓接种或适量补种。具体情况请联系各接种点,请大家相互转告,做到应接尽接,建立保护屏障! 01根据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要求,新冠疫苗第二剂尽量在3-8周(≥3周,≤8周)之内尽早完成,早打早好。 请接种过第一剂次满21天的人员及时到就近接种点接种新冠疫苗。大家可以参照下表,在对应的时间接种第二剂次的新冠疫苗。
02根据前期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仅接种一剂次灭活疫苗不能产生预期的免疫效果。接种第二剂次灭活疫苗大约2周后,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未完成全程接种,难以获得最佳的免疫应答效果和免疫持久性。 03接种第二剂次新冠疫苗常见问题 1在外地接种第一针后返回,如何继续接种第二针? 异地接种新冠疫苗第一针的群众原则上在同一接种点接种,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在异地接种的应带上本人有效身份证和第一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凭证,并向门诊工作人员准确告知第一剂接种疫苗的品种等信息。可通过育苗通或打开支付宝里的苏康码页面查询相关接种信息。 2打完第一针生病了,第二针还打不打? 第一种:赶上慢性病发作,或者患上了感冒、疱疹等急性疾病。此时应首先对疾病加以控制、治疗,等发作期过去,或慢性病控制稳定,可继续接种第二针。 第二种:接种第一剂次后,出现发热、轻微皮疹等不良反应。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主要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通常,这类反应会随着时间推移自行消失,无需特殊处理,第二针可以照常接种。 第三种:接种第一剂后,出现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出现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或者出现其他属于接种禁忌的情况,不建议接种第二剂。 第四种:接种第一针后,被狗咬伤接种了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3新冠疫苗两针的成分和剂量有差别吗? 按当前免疫策略,新冠疫苗两剂次在成分和计量上没有差别,无论第一针、第二针。 4不打第二针会怎么样? 疫苗的免疫应答程序的确定是基于研发阶段和临床试验阶段的结果得出的,以获得最佳的安全性、免疫应答效果和免疫持久性。未完成全程接种,难以获得最佳的免疫应答效果和免疫持久性。 5想晚点打行不行? 只有当接种的个体达到一定比例,才能形成人群免疫屏障,保护个别因接种禁忌等原因无法接种疫苗的人、少数接种后仍未产生保护的人。如果大家都把接种疫苗的时间往后拖,那么免疫屏障就迟迟建立不起来。要想尽早恢复正常生活,尽早接种疫苗是目前最佳的选择。 最后,呼吁大家:如果在异地接种了第二针,请联系第一针接种单位,减轻接种医生护士的排查工作负担;如果因病或其他原因无法接种第二针的,请联系第一针接种单位,主动告知情况。 04东台市新冠疫苗接种点咨询电话一览表 (点开图片查看大图)
请广大东台人民 积极行动起来 满21天 快去打第二针新冠疫苗 否则下周起你就要排队等喽~
别犹豫了,快打疫苗吧!戳下图 疫苗接种专题请戳下图 疫情远未结束, 克服麻痹、侥幸, 早种疫苗! 最新疫情风险等级提醒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最新疫情风险等级提醒 全国现有9个中风险地区: 广东省广州市(4个):南沙区珠江街道珠江西一路(142、144、146、148、150号);白云区永平街道集贤路集安街3号,集贤路109号,荔湾区白鹤洞街。 广东省佛山市(2个):南海区桂城街道万科金域名都小区,中海锦城国际花园3街3栋。 广东省东莞市(2个):南城街道百悦尚城小区2栋,麻涌镇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 广东省深圳市(1个):宝安区福永街道下十围商住街71号新蓝天公寓。 境外(除澳门为低风险外)仍全部为高风险地区。 专家提醒 一、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既保护自己、保护家人,又保护他人、保护整个社会人群。如需预约,或有疑问,可通过线上或电话等方式,咨询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及接种单位。 二、合理安排出行,主动配合查验。原则上不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出行务必提前了解途径地和目的地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 三、减少不必要的聚集。聚餐时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应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 四、保持健康习惯,自觉做好防护。乘坐电梯、公共交通工具及出入农贸市场、超市商场等人员聚集场所时,需全程佩戴口罩。公共场所注意保持“一米线”社交距离,缩短停留时间。注意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肘袖遮掩口鼻。加强室内通风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五、坚持健康饮食,去正规超市或市场选购冷链食品,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储存和加工食物时,砧板、菜刀、餐具等生熟分开、及时清洗。肉蛋海鲜等食物烧熟煮透。 六、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精彩视频推荐 编辑推荐 @幸福东台官方微信姊妹号集合, 本期监制丨小东编审丨小鹿主编丨小峰 合肥印花地毯 http://www.ahshbr.com ![]() |